[ reg ]
[ reg ]
 
  首页 >> 崛起论坛 >> 亲友主场 >> 查看帖子
   本版版主:干建勇   
   随同郑和下西洋的石狮人  
    
    姓名:干海波 卓越贡献
    
    户籍地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积分:7091
    最近:23-09-09
  发表:2008-07-31 21:52:36 人气:727 回复:0 查看用户信息 回复该贴 给干海波发站内短信 楼主

  明初,为巩固海防,在东南沿海选择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处所建立卫所,拱卫边防,当年闻名全国的“永宁卫城”即位于现在的石狮市永宁镇。郑和曾抽调沿海卫所将士随同下西洋,充当护卫,事后有功人员均得到封赏。根据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明代《卫所武职选簿》的不完全统计,曾随郑和下西洋因功封赏的石狮永宁卫所将领共有8名,分别是:干八秃帖木儿(蒙古族将军,封永宁卫指挥使正三品)、钟王宣(永宁卫指挥同知,从三品)、李实(指挥佥事,正四品)、潘佑(永宁左千户的副千户,从五品)、宋德(左千户所副千户,从五品)、穆斌(中千户所正千户,正五品)、徐海(百户,正六品)、李忠(百户,正六品)。由于明代档案缺失且搜集考证不易,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石狮人数量当不在少数,只是难以找到相应的确切记载。如据《瓦希德传》称,印尼前总统瓦希德先生的先祖陈金汉极有可能是永宁卫的一位将军,跟随郑和下西洋而留居印尼(有关情况,本报曾作过多次独家报道)。

  现在永宁古街还保留一条名为“干厝巷”的小巷,提起它的来历,就与郑和下西洋有关。前文提到的蒙古族将军干八秃帖木儿,明初从顺天府宝坻县(今属天津市)来永宁卫任职。永乐年间跟随郑和下西洋,升授永宁卫指挥使,其后代世袭指挥使,并取“干”字为姓,繁衍至今。

  明代,永宁干姓人才辈出,且多有建树。如干辅参与重修泉州清净寺,至今寺内碑刻尚存题名。干以临掌管永宁卫军储、屯田,调度有方,为官清廉,时人为之树立《永宁卫户侯干君督屯德政之碑》和《卫侯俨峰干君德政碑记》,现保存于永宁镇海石风景区,成为珍贵的历史碑刻。于是,干姓家族在永宁聚居的那条街巷,被称为“干厝巷”,沿用至今。

  干姓家族不仅以武绩显赫一时,明代还出了一名著名诗人干宗亮,与晋江朱梧、江一鲤、陈鸥、朱汶合称“晋江五子”。著名文学家王慎中称赞他们的诗歌格调清越,音节铿锵。干宗亮作的《送派上人移居巢云》诗中“小径松筠长,新堂雪月明”等佳句,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摄制组一行在干厝巷拍摄外景时,虽觉得略显冷清;然而,面对几座掩照在余晖下的干姓老厝,却油然而生一种历史的凝重感。他们对石狮至今仍较好地保护与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史迹表示赞叹;同时,也对有关方面协助摄制组如愿完成拍摄计划表示感谢。市博物馆研究人员认为,石狮三面临海,具有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拥有广阔的海洋面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各方关注的亮点。蔚蓝色的大海,始终寄托着石狮人新的希望。进一步认真做好包括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历史遗址等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宣传工作,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历史经验,弘扬传统文化,凸现地域特色,发展海洋经济。(李国宏记者杨行山)
http://www.ssrb.com.cn/gb/content/2004-03/24/content_86907.htm


中华干氏家族网http://www.chinagan.org
淮安之窗http://www.ha1860.com
淮安文工团http://www.hagwt.cn
通易网络传媒http://www.tyvip.net
明星360http://www.mx360.cn
百变模仿秀http://www.bbmfx.com
        
论坛图例: 发贴者信息  引用留言  删除  编辑  发站内短信 
回复该贴(划勾则可以直接回复该贴)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与我联系 | 管理入口

  2008-2023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22975号
 Server:31Ms  D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