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干建农 总版主  户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积分:22946 最近:18-08-04
|
发表:2008-09-05 14:04:34 人气:534 回复:1
|
楼主 |
宁波市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干伟忠教授
干伟忠同志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为我市科学事业的发展,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该同志1995年晋升副高职称,1997年被列入宁波高等专科学校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998年被选为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1年经考核评估优秀),2000年5月被列入我校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2年1月被遴选为我市“院士结对培养人选”,师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陈肇元院士,2002年7月被我校聘为教授,2003年4月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03年11月被遴选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工作期间还曾赴德国参与混凝土工程研究二年,2000年3月~8月应邀任德国Aache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客座教授。
该同志主持或参与完成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1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38篇。近四年发表第一作者论文9篇,被美国EI收录2篇,并以第一排名获科技奖多项(宁波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世界华人优秀重大学术成果奖,美国CICSC优秀论文奖,宁波市农经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因此,2002年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师”和“宁波市优秀科技人员”荣誉称号,2003年获得宁波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
干伟忠同志坚持了长期的研究,科研作风严谨,成果突出,有很强的责任感。近四年内主持完成科研3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宁波市重点项目《沿海混凝土结构腐蚀与修补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和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1997年11号台风给我省造成的危害不堪回首,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86亿元,之后我市的标准海塘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防灾任务。本课题成果及时地被应用于被称为“沿海长城桥头堡”的钢筋混凝土挡潮闸的新建和全部危闸的修复工程中。2002年9月“森拉克”台风肆虐,但宁海和象山沿海标准海塘的钢筋混凝土挡潮闸均经受住了考验。
最近主持完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规程》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已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达到了国内同类标准的领先水平,并已经应用于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工程招标和工程施工,作为海工耐久混凝土结构施工和质量检验的依据。
目前在研的有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M503150)《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预埋式监测系统研究》(主持)以及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2003319H01010)《杭州湾跨海大桥关键技术研究》(子项目主持)。该同志在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前沿不断开拓,在掌握国内外相关信息基础之上,正致力于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工程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关键技术 ---- 预埋式耐久性关键参数长期原体无损监测系统的创新研究开发,以填补亟待突破的国内空白。研究进展表明该同志在该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当前国际结构工程领域最主要的学科发展前沿,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如何确保这些工程长期使用效益和寿命实乃急需解决的任务。宁波地区临海,土建工程受盐害严重,如宁波北仑港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当时是全优工程,但使用仅11年,桩承台、水平撑就普通顺筋胀裂,所以在当地重点开展耐久性问题的相关研究十分重要。该同志的研究方向体现国家的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密切结合重大项目,取得的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对于杭州湾大桥这样的百亿工程,哪怕仅仅延长一年使用寿命,其静态效益就超过一个亿),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他还参加了交通部科技项目《公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腐蚀)技术规范》以及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的编制工作(这两份成果的报批稿均已完成,即将发布),对于海洋环境中结构的防腐蚀技术以及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条文初稿,反映了他在混凝土结构工程领域有深厚的功底。
干伟忠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努力钻研教学业务,对于本职工作满腔热忱、兢兢业业,综合工作量饱满。曾主讲《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土木工程材料》等五门本、专科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该同志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在1996年迎接全国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中期评估以及1998年至1999年终期评估期间,一心扑在迎评准备工作之中,与同事们通力合作,取得了多项教改成果。所在的房屋建筑工程专业于1999年5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教改成果《高工专一精多能人才培养模式》获宁波市政府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教改成果《创建示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2002年度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1997年起还参与了建设部教改项目《建设类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建筑工程类子课题研究(排名第五),现已通过建设部鉴定。主持完成的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室迎评工作于1999年6月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专家组的验收,并得到较高评价。所以,曾多次荣获校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有七年多班主任工作经历。他坚持科学育人,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学生相信、理解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坦诚对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他重视搞好班级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因此,曾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宁波市高校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
原文网址: http://www.nbedu.gov.cn/article/showjygh_article.asp?ArticleID=478
干伟忠简介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所属高校: 宁波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
主讲课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
人才类别: 高层次专家库
研究方向: 混凝土结构
专业: 土木工程
职务: 建工学院副院长
社会兼职: 无
电话: 87081246
Email: gan@nbut.cn
主要成就:
2000年被聘为Aache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客座教授,
2002年1月被遴选为宁波市“院士结对培养人选”,师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陈肇元院士,2002年7月被聘为宁波工程学院教授,
2003年4月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2003年12月成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4年6月列入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
2004年12月被选为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
近五年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师,宁波市劳动模范,宁波市优秀青年,宁波市青年科技奖,宁波市优秀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等荣誉称号,以第一排名获省、厅局级科技奖励十余项。
主持完成的《沿海混凝土结构腐蚀与修补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997年11号台风给浙江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6亿。本课题成果及时地被应用于海塘钢筋混凝土挡潮闸的新建和全部危闸的修复工程中。2002年9月“森拉克”台风肆虐,但使用该技术修复的宁波沿海标准海塘的钢筋混凝土挡潮闸均经受住了考验。主持完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规程》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通过专家评审,达到国内同类标准的领先水平,已经用于工程。
目前主持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配筋腐蚀进程的预埋式无损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和交通部重点项目《杭州湾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子课题》进展顺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作为确保大桥混凝土结构达到100年以上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于2005年起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
|
 网易BLOG地址: http://nong0916.blog.163.com
新浪BLOG地址: http://blog.sina.com.cn/nong0916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